网站导航

暂无评分

去评分 >

族群身份与跨国网络:马来西亚砂拉越华人基督徒研究(简)

HK$91.00 HK$50.05(¥46.55)
(支持多种货币结算,可在导航栏中切换参考货币)

作 者 :

出版社 :

其他语言版本 :

本书纸质版 :

暂未供应
购买电子书 赠送

东南亚华人基督徒身处高度复杂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情境。马来西亚是以马来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华人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基督教亦是少数派宗教,华人基督徒因此是被双重边缘化的群体。然而,华人基督徒群体不必然服从制度性安排,相反,他们积极回应现实困境,大力拓展主体性空间。 

本书聚焦于处在“边缘”位置的马来西亚砂拉越华人基督徒群体,动态地呈现在国家主导的伊斯兰化背景下,他们如何保持其宗教信仰与族群身份,并拓展跨国网络,进而理解这一边缘群体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本书是在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接触区理解华人,但绝非以此去思考“文化中国”的象征世界。本书指出,以基督教为重要维系手段的华人社会并非中华文化的海外“延续”,他们虽然身处“边缘”,却致力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心”。 

 

【作者简介】 

刘计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任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哲学博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宗教与族群多样性研究所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访问学者。学术兴趣为宗教、族群与政治的互动,重点关注华人社会中的宗教、东南亚的族群与国族建设、海外华人、跨国网络。代表作有Negotiating the Christian Past in China: Memory and Missions in Contemporary Xiame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22)。

总 序 

自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海外华人基督徒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砂拉越的历史、族群与政治 

第一节 从殖民地到马来西亚 

第二节 砂拉越华人概况 

第三节 多元族群与人口结构 

第四节 伊班族的社群、信仰与组织 

第三章 移民与设教 

第一节 移民垦荒 

第二节 基督徒社区的建立 

第三节 教会发展与组织架构 

第四节 沙巴设教 

第五节 澳洲设教 

第四章 伊斯兰化背景下华人教会的焦虑 

第一节 体制化的伊斯兰化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伊斯兰化 

第三节 华人教会的焦虑 

第五章 宣教、互动与道德 

第一节 伊班族的基督教化 

第二节 向原住民宣教 

第三节 华人的偏见与原住民的尊严 

第四节 互动、理解与道德反思 

第六章 跨国象征符号 

第一节 黄乃裳:维新、拓荒与革命 

第二节 纪念黄公:打造跨国纽带 

第三节 刘钦侯:利他主义精神的延续 

第四节 刘钦侯医院的遗产化 

第五节 寻找刘钦侯 

第七章 文化记忆与历史叙述 

第一节 从集体记忆到文化记忆 

第二节 开启记忆潮 

第三节 建构回忆空间 

第四节 历史书写的机构化保障 

第五节 历史叙述中的竞争与权力关系 

第六节 黄乃裳抑或富雅各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ESIN:B11308482875

电子书格式:流式ePub

语言文字:简体中文

字数:138 千字

听书功能:支持

纸书页码查看:不支持

    谈谈本书,使他人受益

    查看更多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