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不論你的家庭成員有哪些人,可能是丈夫妻子、單身母親與孩子或是三代同堂;直系家庭或是—般小家庭,都應該欣喜地肩負起帶領家庭敬拜的責任。回顧基督教歷史,我們看見家庭敬拜曾是基督徒家庭的特色,卻在近世紀以來, 悄悄地成為被褪去的美麗信仰傳統。 作者藉本書疾呼教會領袖及每一位基督徒應恢復家庭敬拜, 以展現基督信仰的偉大與真實——這對基督徒領受神的恩典來說實不可少。因著家庭敬拜,我們得以每日親近神並享受祂的愛,以及基督救贖恩典的美好! 【作者簡介】 傑森·海洛布魯斯(Jason Helopoulos) 美國達拉斯神學院歷史神學及基督教教育碩士。 美國密西根州大學城改革宗教會牧師。 部落格The Gospel Coalition 邀稿部落客。 與莉亞結婚,育有葛雷絲、伊森兩個孩子。 【推薦辭】 多數推薦文是出自專家之手,非專家的我竟也有此榮幸為本書撰文。我相信能夠引領家庭敬拜是極大的恩典;雖然,多數人竟是為此感到掙扎。我十分贊同傑森‧海洛布魯斯牧師察覺到這種情況:我們都需要一個聰明、實際、以福音為出發點,而非基於罪咎感的指導原則,來幫助我們落實家庭敬拜。我很興奮地要見證神如何藉此鞏固許多家庭,並榮耀祂自己。 ——賈斯汀•泰勒Justin Taylor, Between two Worlds部落格版主, 美國伊利諾州標準英文聖經主編 身為一個擁有五個好動孩子的父親,假使手上沒有家庭敬拜的計畫表,我就幾乎沒有時間與孩子們談論神的話語,並和他們一起禱告。想想許多基督徒家庭過去所遭受的損失是多麼大呢!只因為忽略了這個生命經歷主恩典的管道!我相信《家庭敬拜:被忽略的恩典》這本書能指導讀者,恢復信仰生命所必需的家庭敬拜。只要看到在信仰上成長的孩子和家長們,你就知道是因為他們都閱讀了這本傑出的作品。倘若你的家庭尚未舉行過家庭敬拜,我敢說這本書會是你今年必讀的書籍! ——理查•菲力浦斯Richard D. Philips,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第二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當我們聽見「家庭敬拜」這四個字,心中馬上浮現:這是困難的事。你可能想著手開始家庭敬拜,只是毫無頭緒;又或者是處在「家人認為家庭敬拜是老掉牙、了無新意」的處境當中;也可能你的內心正在拉扯,遊走在有正當理由忽視家庭敬拜與被罪惡感充斥的兩難之中。在本書《家庭敬拜》裡,傑森談論聖經對家庭敬拜的辯護,並提供大量有智慧又實際的方法,幫助我們踏出實踐家庭敬拜的第一步。本著一貫簡潔的陳述,也讓家裡有幼童的家長們能一探究竟。倘若你已準備要開始進行第一次家庭敬拜,或是想要恢復停滯已久的家庭傳統,都能因著傑森的指示,踏入家庭敬拜的恩典之旅。 ——馬漢寧C.J. Mahaney, 美國肯達基州神恩典教會主任牧師 要操練基督徒的敬虔,除了每週遵守安息日,就是規律地實踐家庭敬拜─這是沒有其他重要的事物可以取代。很不幸地,家庭敬拜竟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在傑森強而有力的思維與實踐架構下,成功地讓家庭敬拜帶給生命的好處,坐穩在告示牌第一位;其實這是被遺忘的屬靈訓練。扶持自己和家人的屬靈生命一把:閱讀、筆記、學習、應用本書精彩的內容。靠著神的恩典,我相信對每一代都會有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約拿•百恩Jon D. Payne, 美國歸正神學院實踐神學客座講師, 美南卡羅來納州基督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清教徒認為無神思想滲入他們國家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人們忽視家庭敬拜。傑森‧海洛布魯斯這本以此為主題的好書,提供了最真實的幫助─不但精要、有目的性,又切合時代、具實用性。假使你已經開始家庭敬拜,這本書能成為你的夥伴,使你更加敏銳。即使你尚未付諸行動,你的家庭也會因而有美好的轉變。所以,買這本書來閱讀它,並分享給朋友,在你的團契中談論。當然,實踐才是最重要的! ——約珥•畢克Joel R. Beeke, 美密西根州,清教徒歸正神學院校長 假如你在尋找一本好書,期待作者能有效地解釋家庭敬拜,內容以聖經為依據又有實際的應用性。那麼,你可以不用再煩惱了!傑森‧海洛布魯斯的這本書,將成為廣傳「復興家庭敬拜」的主要力量。 ——唐•惠特尼Don Whitney, 美國肯達基州,美南浸信會神學院, 資深神學院副院長、聖經靈性論副教授 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書!它就像拿在手中的清涼飲料,告訴我實踐家庭敬拜的「理由」,還有許多相關的「新概念」。這些足以振奮我的精神,使我重新實踐家庭敬拜!同樣地,我相信這是一本具高度行動力、完備的實行指南,能減輕家長們面對實踐家庭敬拜的挑戰。另一方面,只要運用操作祕訣,馬上就可以開始家庭敬拜,經歷豐盛的祝福。 ——大衛•莫瑞David P. Murray, 美密西根州,清教徒歸正神學院, 舊約與實踐神學教授 家庭敬拜是真實的祝福!這本精湛的作品會開展你的視界,讓你了解基督徒未能得到這個生命特質的原因。循著敬拜的原因、本質、人、地點、時間、敬拜方式等元素,你會看見一張清晰的藍圖,以重新啟動生命的敬拜本能。這本書甚至能幫助你消除實踐家庭敬拜的阻礙,讓你編織許多個人的敬拜故事。我自己就是在閱讀這本書後,開始與妻子和兩個兒子舉行家庭敬拜! ——伍德賢Silas Ng,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列治文市, 聖公會美洲宣教加拿大傳教區主教 復興家庭敬拜必定是現代基督教中最鼓舞人的推動力。然而,在落實方面還有待加強,大多數家庭仍處於沒有家庭敬拜的真空狀態。其實家庭敬拜恰恰反映出基督跟隨者是否遵行命令。我相信在我們之中,也只有少數人有家庭敬拜的經驗,或者是看過、聽過這類的事。本書蘊藏深厚的神學反思及實踐應用。我們一定會十分喜歡,也真的需要這一本操作錦囊,幫助自己在家庭裡實際演練,或是成為信徒之間的鼓勵。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這本書帶來的未來藍圖:所有讀者都會在家庭裡歡欣地來到這個永恆的敬拜裡,尊崇讚美我們的神。 ——沃迪•包肯Voddie Baucham, Jr. 美國德克薩斯州浸信會恩約家庭證道牧師, Family Driven Faith與Family Shepherds作者
【本書簡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剛信主的朋友,你願過得勝的基督徒生活,不懼失敗、在地如天、滿有榮耀嗎?請好好把握「開始」的階段。本書言詞透徹,闡釋認罪、重生、聖靈、聖經、禱告等基本教義,以及對教會、金錢、世俗的正確態度。全文以經文穿針引線,使讀者扎穩美好的根基,體認天父的偉大,不論各種訓練課程、晨更聚會、查經靈修,這份材料皆極合宜,請您邀請朋友們共同閱讀。 【作者簡介】 喬治‧史威亭(George Sweeting)博士(1924年~)曾任美國慕迪聖經學院院長,其牧會經驗包括恩典教會、麥迪遜大道浸信會、慕迪教會等;此外他亦有九年旅行世界各地宣教的經驗。著作繁多,除本書之外,相關書籍包括:《救恩,之後──生命更長進,活出耶穌的樣式》(How to Continue the Christian Life;中主)、The Joys of Successful Aging,Too Soon to Quit,Lessons from the Life of Moody,Don’t Doubt in the Dark。他還是慕迪雜誌的專欄作家,以及廣播節目〈向更高處行〉(Climbing Higher)的節目主持人。
【本書簡介】 金钱、性愛與權力。全世界都在崇拜它們,基督徒時常懷疑它們,然而,上帝要我們享受它們。讓我們一起發掘和經歷,如何讓這三個脫軌的行星,保持在原本受造時的軌道上,叫你得滿足、叫世人得益處、並叫神得榮耀。書中充滿活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將喚醒你看見基督榮美的光芒,同時激勵你讓祂成為你生命的引力中心。當神成為你生命的中心時,所有事物就不再一樣了! 【作者簡介】 約翰·派博(John Piper)是福音機構「渴慕神」(Desiring God)的創辦人和講師,也是伯利恆大學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and Seminary)的校長,並擔任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斯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的主任牧師。他著作等身,包含《十點十分的盛宴:基督徒快樂主義者的默想》等五十多部作品。
【本書簡介】 本書內容範圍廣闊、題材豐富。所探討的題目包括釋經、人性、救恩、教會、聖靈、倫理、輔導、宣教等,顯示出倪氏思想的多元化。作者抱著坦誠的態度及持平的語調來詮釋倪氏的神學,並在適當的地方作出評論,是從福音派立場對一個華人神學傳統做的反省和檢討。 【作者簡介】 梁潔瓊 中華福音神學院北美分校專任老師,主授舊約。 許宏度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老師,主授新約。 廖元威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老師,主授神學與教會歷史。 周功和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老師,主授神學與倫理學。 呂沛淵 美國基督之家第五家牧師,基督工人神學院兼任老師,主授系統神學。 邵遵瀾 美國榮耀基督教會牧師,豐收神學院兼任老師,主授實踐課程。 莊東傑 台灣信義會前鎮教會牧師,聖光神學院兼任老師,主授聖經課程。 張宰金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老師,主授教牧心理與輔導學。 白德禮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老師,主授宣教與差傳。
【本書簡介】 成為基督徒之後,生命必須有所長進,並要以真理為基石,繼續奔跑生命進深路! 聖經要求每一個跟隨耶穌的門徒「效法祂兒子的模樣」,離開這—點, 就沒有真實的基督徒生活。過—個得勝的基督徒生活, 在乎如何作出決定,付諸行動, 而非僅有內心美好的意願。讓耶穌成為掌管我們生活的主人, 使生命更加聖潔, 直到我們的行事為人可以與基督賜給我們的恩相稱。本書著眼於闡釋作耶穌門徒的十二個主題, 並誠摯地鼓勵基督徒「繼續」實踐神在救恩裡所做的—切善工! 【作者簡介】 喬治·史威庭博士 (Dr. George Sweeting)曾任美國慕迪聖經學院院長,其牧會經驗包括恩典教會、麥迪遜大道浸信會教會、慕迪教會等;此外,他亦有九年的時間旅行世界各地宣教。喬治·史威庭著作等身,包括了長銷書《如何開始基督徒生活》 How To Begin the Christian Life 。 他為慕迪聖經學院雜誌撰寫專欄,也是廣播節目〈Climbing Higher〉的主持人。
【本書簡介】 “在通往現代不信的道路上,末世論已經成為飽受攻擊的大山。在它裡面我們所稱作‘彌賽亞身份’的那個部分,在耶穌的時代就已經是這磐石上備受的壹點,兩者都不會得到現代宗教思想的容忍,其結局也必然相同。與他的末世論割裂的保羅,不再適合作使徒;把其彌賽亞身份剝離的耶穌,也不能作我們的救主。當我們看到所引以為榮的全部寶藏,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全部滋養,在我們眼前被同壹場火焰焚毀的時候,為小事爭吵還有什麼益處呢?要宣稱與歷史上的基督教具有連貫性,而且有權繼續持守‘基督徒’的名號,這顯然就是檢驗的底線了。” 本書是經典的神學著作,主要是探討使徒保羅的末世論觀念,內容主要涉及基督的再來、將來的新天新地、信徒要得享的永遠的福分,並由此帶給基督徒的真實盼望。作者對此的探討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建立在對聖經深度的分析和學術研究之上,帶領讀者進入無可辯駁的屬靈真理之中。 【作者簡介】 魏司堅(Geerhardus Vos,又譯“霍志恆”,1862-1949)近代著名的荷蘭裔神學家,美國舊普林斯頓神學院傑出教授,被譽為“改革宗聖經神學之父”,他在聖經神學研究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工作,影響深遠。其代表性的著作有《聖經神學》、《保羅末世論》、《希伯來書講義》等。
【本書簡介】 「信、望、愛」三樣美德是基督徒生活的原動力。在思想基督教倫理時,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項。準則、處境、動機則是研究倫理的三個角度。 作者以基督徒的三樣美德為範疇、分別從以上三個角度來探討基督教倫理: 在信仰的範疇下討論準則觀點 在盼望的範疇下討論處境觀點 在愛心的範疇下討論動機觀點 本書同時也很實際地探討華人所關懷的忠、敬、念、孝、從、恭、恕、慈、真、誠、廉等觀點。全書是以神學為基礎來討論倫理學,所以每一段倫理的討論中,都先介紹神學思想,然後才討論倫理。作者希望讀者都能把倫理問題帶到聖經面前找答案。 這本增訂版主要是增修並收錄了作者夫人周一心博士撰寫的兩篇關於生命倫理議題的文章,一篇是討論「人工生殖科技」,另一篇是討論「胚胎幹細胞研究」。近年來,生物醫療科技的進展帶給整個社會不少倫理的衝擊,納入這兩篇文章,讓本書的內容能追得上時代,更增色不少。 【作者簡介】 周功和,天普大學傳播學博士(Temple University, Ph.D.);西敏神學院護教學神學碩士與道學碩士(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Th.M. & M.Div.);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機械工程學士。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與系統神學教授,現任美國費城三一華人基督教會牧師。著有:《信、望、愛:聖經倫理學導論》、《基督教科學觀》、《榮耀光中活水泉:論救恩與靈恩》、《正反不合:現代、後現代、聖靈的時代》等著作。 周一心,美國賓州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D.);生物物理學碩士(M.S.);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士。曾任: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研究所副教授、中華福音神學院研究中心生命倫理研究員。
【本書簡介】 對於新約聖經的研讀者而言,新約經文鑑別學已成為一門課題。如何從四千多份的異文來探究原文涵義,究竟哪一份異文最接近原文,這是許多學者在研讀時的困難之處。 由大衛‧阿藍‧布雷克博士(David Alan Black)撰寫的《新約經文鑑別學》(New Testament Textual Criticism)則開啟了這趟研讀新約聖經之旅的新視野,以簡潔流暢的文筆對新約經文鑑別學提出了縱觀與概覽,能使每位讀者很快地抓住梗概。 本書共分成三章,第一章為新約聖經經文鑑別學的目的和素材,第二章敘述新約聖經經文鑑別學的歷史和方法,第三章是約聖經經文鑑別學示例舉隅。每章均附有問題討論,讓您進一步思考與練習。期盼這本書使您不再怯步於新約經文鑑別學的門外,而開始領受研讀的喜樂! 【推薦辭】 這本小書立刻吸引了我,對這個領域的歷史和方法想快速知道概況及使用的人,就可發現本書簡捷流暢的文筆,實際緊湊的說明,不但能激起生手的興趣,並可迅速明白個中的究竟。甚願大衛‧阿藍‧布雷克博士 (Dr. David Alan Black),這位新約聖經學者和希臘文語言學者努力的成果,能使華人享有本書的好處和作者對此領受的喜悅! ——葉雅蓮 【作者簡介】 大衛‧阿藍‧布雷克博士(David Alan Black)是《學習研讀新約希臘文》(Learn to Read New Testament Greek)、《為新約希臘文學生的語言學》(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New Testament Greek)、《在服事裡使用新約希臘文》(Using New Testament Greek in Ministry)的作者。他也編輯了《語言學》(Linguistics)、《新約闡釋學》(New Testament Interpretation)和《新約鑑別學與闡釋》(New Testament Criticism and Interpretation)。他是巴塞爾大學的新約神學博士。
【作者簡介】 肯尼斯·博亞(Kenneth Boa)參與的事工包括個人佈道、門徒訓練、教學、寫作與演講。他擁有凱斯理工學院理學學士、達拉斯神學院神學碩士、紐約大學博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博亞博士是映像事工主席,該機構旨在鼓勵、教導、裝備人認識並跟隨基督,成長為他的樣式,並造就他人擁有基督的生命。他也是三一出版社的社長,三一出版社致力於開發有益的資源,幫助人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並更好地理解所處的文化,從而能夠在短暫俗世彰顯出永恆的價值觀。 博亞博士著作豐富,包括《更新成他樣式》、《上帝存在的20個有力證據》、《面對面》、《從奥古斯丁到弗洛伊德》、《有理有據的信心》以及《神啊,我不明白》等。他是《開啟聖經》和《領導力聖經》的編輯之一,也是《NASB研讀本聖經》的顧問。 凱倫·博亞(Karen Boa)擁有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的英語文學學士學位,並在紐約大學完成了比較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學業。她對文學、電影、音樂和藝術有濃厚的興趣,並且熱衷園藝。
【本書簡介】 一九四九年,所有西方宣教士都紛紛被勒令離開中國。然而,當中國內地會最後一批宣教士欲申請離開這片廣大的禾場時,卻遭受到政府當局無理的軟禁及淩辱。本書就是為你詳述這批宣教士如何在平淡而受壓的日子裡經歷神的同在及保守,他們雖然身處在乾旱無水之地,卻是仍能綠葉常青。 【推薦辭】 這故事是關於那隱密的水源。就是在一處乾旱之地,當其他樹木都枯乾死掉時,為什麼那棵樹仍能綠葉常青,這真理是你和我都需要知道的。 ——楊宓貴靈 書中所述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這對今天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呢?宣教士一家為著信仰的緣故,忍受戲弄、捆鎖、監禁等磨煉。相對今日的信徒,我們可有作此準備,果真面對強權,也能站立得住嗎?整本書以耶利米書十七章8節貫穿,這也是書名《綠葉常青》的典故:“他必像樹栽于水旁,在河邊紮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一百五十多年來,海外基督史團(前中國內地會)歷經幾許風雨,但那委身于東亞族群中,推動合乎聖經的本土化教會運動的心志,卻從未減退。——梁松英醫生 海外基督史團香港區執行主任 【作者簡介】 楊宓貴靈(1901-1957),出生於加拿大的基督教家庭,19歲那年經歷屬靈生命的改變,因著傈僳使徒富能仁(James O Fraser)的見證,蒙召到傈僳族人中傳福音。在芝加哥慕迪聖經學院進修期間認識了同樣心懷中國的楊志英(John Kuhn),兩夫婦在雲南、泰北的傈僳族人中服事了二十多年。他前後寫了十本書,在他過世六十年後的今日,依然深深打動人心;使團譯成中文的有《同行二裡路》,與本書。
【本書簡介】 1849年,十七歲的戴德生將生命奉獻給主。1853年,他離開英國的家鄉,來到陌生的中國。 當時正值中國內亂,政治動盪不安,廣大內地福音的需要急切。戴德生作為內地會的創始人,需要承擔分散在各宣教站同工的生活所需,並探望患病的同工。此外,還得面對內地會工作在英國所受到的責難。困難接踵而來,然而他覺得為主付上一切,絕對是值得的,因為,主始於是信實的。 當愛妻病重,即將離世時,他跪在主前把她交給主,感謝主賜給他們十二年半的快樂時光,並再次重新獻上自己為主使用。 本書將為你揭開戴德生經歷重大考驗時,靈裡得力的秘訣。 【作者簡介】 戴存義、戴金樂婷 本書是特別為不熟悉戴德生先生生平事故的讀者而寫的。凡是讀過本文作者那部篇幅較長的傳記,或是讀過後來海恩波欴著作的人,都會發覺書中所記的,他們大都讀過了。可是,還有很多人,尤其是西方人,卻從未讀過戴德生的名字,他們難得有時間去閱讀,見到上下兩冊的書卷,只怕會退而卻步;然而,他們所需要所渴慕的那份沈穩的力量與喜樂,正正就是戴德生所找到的。 而本書作者所企盼的,就是要讓忙碌的信眾,有機會得嘗戴德生的種種經驗。他是存義摯愛的父親,他一生的為人,對神所追尋而領受到的,還有他結果纍纍的辛勞,都祝福了我倆的生命,為此,我們感激不盡。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