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天堂在召唤丨普通人的一生,竟可以这么美

导语

天堂在召唤

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好书,叫《天堂在召唤》。这本书的英文原版Stepping Heavanward一出版便大受欢迎,直到今天,它仍滋润着无数读者的心灵。

《天堂在召唤》的主角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女性。她没有经历战争,没有去过远方异国,一生中也没有开展什么特别的事工。像千万的女性一样,她成为了一个妻子、母亲,每日在家庭关系和事务上精疲力尽,但就是在这样日常的生活中,她不断学习,顺服,生命逐渐被炼净。或许正是这种真实的生命,让读者感到更大的震撼和鼓励。你可以将它看做《天路历程》的现实版,或任何伟大清教徒作品的真实见证,相信它绝不会让你失望。

《天堂在召唤》电子书已在恩道电子书上架,点击查看详情

 

 

版前言

 

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本19世纪的日记体灵修小说呢?

答案还得从该书作者说起。

本书作者伊丽莎白·普伦蒂斯出生在美国一个敬虔的基督教家庭,其父是著名牧师爱德华·佩森。她从小文学素养深厚,写作才华横溢,自16岁起就经常在波士顿畅销杂志《青年之友》上发表诗文,深受欢迎。1845年,她与长老会牧师兼神学院教授普伦蒂斯(George Prentiss)结婚,定居纽约。这段时期,她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深获学生爱戴。

1856年,当地瘟疫流行,她的两个孩子先后被病魔夺去了年幼的生命。

中年丧子,使这位多病的慈母愁肠寸断。一天晚上,当她与丈夫从墓地回家,经过两个孩子空荡寂静的卧室时,她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我们的家破碎了,生活被毁了,希望落空,美梦幻灭,我真的觉得活不下去了!”

丈夫安慰她道:“但正是这样的时刻,更显得神爱我们更深!正像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一样。当他们在痛苦、疾病、患难中时,我们不是更爱他们,更关怀他们吗?”

丈夫离去后,她拿起圣经来研读,又拿起圣诗翻阅。当她看到女作家亚当斯写的圣诗《更加与主接近》时,被深深感动,仿佛看见了雅各梦中的天梯。心想:雅各既然能在流亡之中与主更加接近,我为什么不能在苦难之中爱主更深呢?要走出自怜、自谴、怨天尤人的境地,才能战胜试炼,以感恩的心来颂扬上帝的大爱。于是,圣灵激荡,心中涌出一首圣诗《爱主更深歌》(More Love to Thee, O Christ);写成后,心中充满了安慰和喜乐。此诗于9年后才正式发表,后由作曲家多恩(William H. Doane)谱曲,成为圣诗史话上的经典力作。

切愿爱主更深,更深爱主!

我今屈膝求恳,成此心意。

这是衷心渴慕,爱你更深,我主,

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前我追求荣禄,安闲逍遥,

今只寻求基督,福分上好。

这是唯一渴慕,爱你更深,我主,

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忧伤尽可施威,横加苦痛,

但你使者何美,带来歌颂。

与我同声唱出,爱你更深,我主,

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至终呼吸短促,歌声轻微,

我心仍要发出,祷告赞美。

我心仍是渴慕,爱你更深,我主,

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伊丽莎白自幼体弱多病,又不断经历苦难和死亡,在挣扎痛苦中仍继续保持对上帝的信、望、爱。这种张力促使她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下一本带有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天堂在召唤》Stepping Heavenward,记录了一位普通基督徒女子凯瑟琳从青春期到中年,跨越20多年的心灵成长史,真实袒露了其青春期的叛逆、初恋的迷失、信仰的归正、爱情的纠结、为人妻的挑战、为人媳的压力、为人母的艰难,以及众亲友离世时的悲恸,自己临终前的感悟......在上述每一步成长阶段中,都贯穿了主人公对自我的更深反思,对上帝的更深认识,也呈现着她在基督里对自我的更深接纳,在恩典中对上帝的更深信靠,其中不少叙事都是作者自身经历和体验的真实投射,可谓作者半世沧桑、一生心血,全都凝萃于此书字里行间。

此书甫一出版便引起很大轰动,当时销量就曾达到二十多万册,而且畅销两个世纪之久,至今仍广为传颂。

鉴于此书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属灵价值、文献价值、历史价值,也正是基于这四种价值的综合衡量,我们觉得,引进此书对今天的国内基督教图书出版将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就其文学价值而言,本书无论文字功底还是构思布局,或是人性真实性和复杂性的张力呈现上,不亚于非基督徒作家写的日记体成长小说,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莎菲女士的日记》《结婚十年》等。

本书中的女主人公出场时有不少缺点,比如性格鲁莽,情绪善变,爱耍小脾气,有点小骄傲,谈不上温良恭俭让,完全不符合公众视野中单一扁平化的“圣女形象”,反而更像你身边那些活生生的邻家女孩一样,有点萝莉范儿,也有点御姐派头,她少女时代就桀骜不驯、个性十足,而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后也依然含怒带刺,经常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中发发牢骚,抖抖委屈,自怜自怨一下,非常真实接地气。

不过,宝贵的是,她活得率真透明,也有渴望改变自己的心,多少还是愿意接受上帝对她生命的拆毁和重建。因着恩典,也唯独因着恩典,她曾经刚愎、急躁、骄傲、自私的生命在岁月磨砺中逐渐变得柔慈、平和、谦卑、宽广......这种渐进的转变过程也非常真实而真诚。正是这种真实感和真诚感让我们看到,基督信仰不是高大上,也不是假大空,而是在有血有泪有悲有喜的丰富人生中,在有明有暗有善有恶的复杂人性中,伴随着成长各个阶段的挣扎、破碎、软弱、起伏中破茧成蝶的。相信这一点会对今天本土的基督教文字事工和原创性写作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其次,就其属灵价值而言,本书不亚于《荒漠甘泉》《稳行高处》等经典灵修大作。同样涉及如何更深认识上帝的性情作为,如何更深认识人性的弱点,如何得救和成圣,如何在各样试炼中忍耐等候,如何思想生与死的奥秘等重要信仰话题,尤其到了本书后面部分,在岁月的各样试炼中,随着女主人公生命的不断成熟,对恩典的深入、对上帝的渴慕、对天国的仰望,内心中越来越多的喜乐洋溢,平安涌流,文字化为涓涓细泉、缕缕幽香,安慰人心,也激励人心。

但是,本书又比单纯的灵修书籍更具人情味,具有见证书籍“道成肉身”的张力和亲切感。正如《希伯来书》12章1节所言,“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再次,就其文献价值而言,有西方日记体小说研究者曾撰文指出:“18世纪起,贵格会、卫理公会、浸礼会信徒都把写日记作为一种普及的精神生活方式。对清教徒而言,写日记意味着对自我的观察和内省,意味着对上帝的敬拜和感恩。与非信徒写的日记不同,清教徒并不把写日记看做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释放,而是把它看做一种自律的形式:日记是最好的防御措施,即不使灵魂陷入最后审判的债务之中。日记变成清教徒忏悔的替代品。因此,清教徒日记是日记体小说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者。”

但是,这种清教徒日记在国内的译介和出版数量还是屈指可数,可供研究的真实文本更是凤毛麟角,而本书无论从宗教视角还是女性视角而言,都是非常好的研究范本之一,也盼望能引起研究学者更多的关注。

最后,就其历史价值而言,更是值得一提。本书出场人物众多,交往甚密,从某个角度展示了19世纪美国清教徒传统下的家庭面貌、教区面貌、社会面貌,以及清教徒职业观、婚姻观、教会观、生死观在现实场景中的践行。

那个时代没有商场、淘宝等全民消费主义平台,所以非常注重体力劳作、过简朴的物质生活;

那个时代没有电脑、ipad、手机微信之类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所以非常注重属灵书籍阅读和家庭公共敬拜;

那个时代没有邻里老死不相往来的都市藩篱,所以非常注重邻里互帮互助,长辈信徒对年轻信徒自觉负担起属灵导师的职分;

那个时代没有如此开放的自由恋爱风气,所以非常强调父母或长辈在少男少女间的属灵遮盖与监督职分;

那个时代没有避孕、堕胎和女权主义思潮,所以女性不断生养,非常辛苦,迫使她们在艰难中操练爱、舍己和管教众儿女的智慧;

那个时代医学落后,一点小病就会导致迅速死亡,所以迫使信徒和非信徒都不得不过早逼视死亡这一严峻话题;

那个时代教义上更偏重强调上帝的绝对公义圣洁、罪人的全然败坏、末日审判的可怕威严等,所以会对恩典和律法的关系、称义和成圣的关系、苦难与荣耀的关系有极深平衡性思考;

那个时代没有明确的教会各大事工部门分工,所以探访穷人、照顾病人、收养孤儿、传扬福音反而是每个平信徒神圣不可推诿的责任......

那么,追古思今,哪些是今天的时代所缺失的?哪些是今天的教会所缺失的?哪些是今天的个人所缺失的?我们可以借鉴什么?可以继承什么?相信在细读此书的过程中,答案不言而喻,自在其中。

愿上帝借着这本书来祝福更多本土的作者、读者、学者和思者!

 

精彩书摘

“哦,凯蒂,想想你明天早上第一件英雄事迹就是在这些小事上让你妈妈开心吧,这些事情很小,但你也要去做。当然,我们的首要诫命是讨上帝喜悦,其次就是要讨你妈妈喜悦,在每件事上都做到让她感到心暖和甘甜,让她感觉生活美好。你要明白,富有英雄主义的人生实际上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做好了这些小事,你才能打好基础做大事。”

 

“记住,追求成圣是上帝的旨意,也是他的善工,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的。但这不意味着你可以等闲视之,消极等待他来动工就够了。你要做的就是除去我们生命中拦阻他旨意的障碍,活出信心,就如他希望我们得救一样,你要坚信他也这样渴望我们成圣。”

 

“我们常常带着偏见看待周围的人。他们也许有错,有自己的缺点,他们也许会引发我们内心的苛刻和愤恨。但并非全部的错误都在他们身上,他们也有好的品质。当他们的行为激怒我们时,他们也可能有愧疚之情。我想到一些圣徒和忧伤痛悔的弟兄姊妹,他们会用祷告寻求上帝,过得胜的生活,也求上帝赐福自己的家庭,虽然当中存在太多不足之处,但这是上帝的最佳管教方式。他们内里真实的悔罪感驱使自己来到上帝面前,在上帝那里得着安全感。当他们俯伏上帝脚下,不再自以为义时,他们在上帝眼中才是最最宝贵和有能力的。”

 

“我可以告诉你,亲爱的,正如我往日所言,经常面对临终病人,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死观。主耶稣已经为他们受辱受死,使他们可以继承属天的永恒基业,可他们却哭着拽着属世的财产,死到临头也不肯放手,我感到痛心疾首。”

 

我的小尤娜3岁生日那天,她迎来了一个弟弟。……马大对此倒是并不兴奋,相反倒是有些抱怨不平。她说我又多了一张嘴巴要喂,多了两只脚要穿鞋,多了无数不踏实的夜晚和劳累的白天,而少了些探访、阅读、听音乐和绘画带来的乐趣。

好吧!我相信这只是事情的一面,但我看到的是它的另一面。我又多了一张甜蜜芬芳的小嘴可以亲吻,多了两只小脚在婴儿房里窜来窜去奏出的美丽音乐,多了一个灵魂来接受上帝的陶造。而这个灵魂的居所——他的身体,价值连城,因为这是圣灵的殿。也许我会因此丧失一些看望朋友的机会,但我却拥有了一个比他们都亲密的小家伙。为了他,我愿意牺牲别的亲朋好友所给的那些休闲娱乐,奉基督的名去服侍他。是的,我宝贵的孩子,你的妈妈用她的真心、她的时间、她的精力、她的健康、她最温柔的关怀,还有那一生之久的祷告来迎接你。

 

婚姻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喜乐与痛苦并存的蒙福的功课。当我收获其中的果子时,就算被它的荆棘刺到手,也是满心感恩!

 

……基督门徒身上那些伟大的特质是相同的,对此,所有有益的书籍、讲道、赞美诗,以及我所读到的传记都见证了上帝的旨意纯全美善。无论他降灾还是赐福,我们都要按照他的本相来爱他。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幸福,我们行动或受苦,只要行在他的旨意中,这是我们所能做的;我们的人生不过是暂时的存在,透过它我们要进入那永恒的生命。

 

是的,我爱每一个人!这份得冠冕的喜乐终于临到了我。基督在我里面,他属于我,就像我的丈夫和孩子属于我一样。圣灵在我的生命之河中静静流淌,岸边花红柳绿。如果我死了,我将脱离这个疲惫的肉体和罪恶的灵魂,高高兴兴地与基督同在,疲惫和罪恶不再与我有份。如果我还能活着,我会找到一些更蒙福的工作来服侍他。因此,或生或死,我都是主的人。

但是,我迫切希望,无论去留,我都能以喜乐激励我所爱的人。……我那宝贵的妈妈让我去谦卑寻求的,就是对基督个人化的爱。假如我之前就明白,定会变卖所有,买下这块藏有天国之宝的田地。然而,直到我因地上的所失和疾病向上帝祷告并学习他的话语时,我才明白十架的奥秘,奇妙又简单!这个奥秘就是去爱基督并且晓得自己对他的爱!

 

 

天堂在召唤(简)

 伊丽莎白·普伦蒂斯(Elizabeth prentiss)

青橄榄书殿

 

《天堂在召唤》呈现了一位普通基督徒女子凯蒂从青春期到中年,跨越20多年的心灵成长史。本书真实袒露了她青春期的叛逆、初恋的迷失、信仰的归正、爱情的纠结、为人妻的挑战、为人媳的压力、为人母的艰难,以及众亲友离世时的悲恸,自己临终前的感悟……在上述每一步成长阶段中,都贯穿了主人公对自我的更深反思,对上帝的更深认识,也呈现着她在基督里对自我的更深接纳,在恩典中对上帝的更深信靠。上帝借着漫漫岁月的拆毁和重建,使她曾经刚愎、急躁、骄傲、自私的生命,一点点变得柔慈、平和、谦卑、宽广……

此书甫一出版便引起很大轰动,当时销量就曾达到二十多万册,而且畅销两个世纪之久,至今仍广为传颂。此书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属灵价值、文献价值、历史价值。

 

推荐辞

这真是一本最直接、最有效、最深入人心的婚恋、家庭、关系及灵修的佳作。

——译者 游兵

 

 

相关推荐

倒空与重建

铁钩博士的生死神话



1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