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暂无评分

去评分 >

安身與立命:東方教會在華宣教史(繁)

HK$120.00 HK$84.00(円1665.26)
(支持多种货币结算,可在导航栏中切换参考货币)

作 者 :

出版社 :

其他语言版本 :

购买电子书 赠送

【榮獲第三十一屆湯清基督教文藝獎(神學著作組推薦獎)】 

人的良心本知道何為善惡,但在善惡間掙扎時,往往為惡所。要徹底解決人性帶來的問題,就得認真尋找人的意義,追溯人的真正來源,在人的源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源頭的關係,才能知道如何行事為人,而找到安身與立命之處。 

本書研究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之課題,以孟子的安身與立命說為參考,研究唐、元兩代東方教會宣教士與儒、道、佛三教的教導,得出「人」在中國傳統的定義與各種詮釋和應用,也具體而微地剖析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互動的過程。本書也開啟景教研究新的視野與方向,對於基督教第一次、第二次在華傳佈的歷史有詳實精彩的整理。 

  

【作者簡介】  

朱心然博士,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獲歷史學士、教會歷史碩士及歷史轉士學位,著有Wu Leichuan: A Confucian-Christian in Republican China. (New York: Peter Lang, 1995)一書。

編者語 

致謝 

自序 

第一章 早期基督教之發展 

壹、前言 

貳、東方教會 

叁、基督教與希臘文化 

一、希臘哲學 

二、邏各斯 

三、保羅與希臘文化 

四、希臘神學家 

肆、基督教與拉丁文化 

一、拉丁神學家 

伍、敘利亞基督教 

一、早期敘利亞神學思想 

二、敘利亞神學家 

三、安提阿學派 

陸、結語 

第二章 聶斯托里爭論 

壹、前言 

貳、早期基督論的爭議 

一、亞流主義 

二、亞他納修的正統 

三、亞波林納里主義 

叁、聶斯托里與西利爾的爭辯 

一、君士坦丁堡的聶斯托里 

二、亞歷山大的西利爾 

三、爭辯的開始 

四、以弗所大公會議(公元431年) 

肆、基督論差異 

一、「實體」:「hypostasis」、「parsopa」或「prosopon 

二、屬性相通 

伍、一性論的發展 

一、君士坦丁堡長老優提克 

二、聖良的指示 

三、以弗所(賊窩)會議 

四、迦克墩大公會議 

陸、東羅馬帝國政策 

一、季諾的《合一文告》 

二、游士丁放棄《合一文告》政策與逼迫一性論者 

三、游士丁尼與「三章」詔令 

柒、結語 

第三章 東方教會 

壹、前言 

貳、組織東方教會 

叁、基督論立場 

一、回應《合一文告》 

二、回應游士丁尼的「三章」詔令 

肆、神學教育 

一、伊得撒波斯人學校 

二、尼斯比學校 

三、新學校的成立 

伍、波斯基督徒:一性論、二性論及正統派 

一、一性論嫌疑:尼斯比學校的赫那拿監督 

二、一性論者的挑戰 

三、柯士羅二世與東方教會的轇轕 

四、公開辯論會:二性論與一性論 

陸、「公元612年會議」 

一、亞伯拉罕大德修道院院長巴韋 

二、辯論會 

柒、東方教會的增長 

一、修道主義的復興 

二、宣教 

捌、伊斯蘭政權 

一、宗教政策 

玖、伊兒汗國 

一、政教關係 

二、逼迫基督徒 

拾、教會分裂:迦勒底教會 

拾壹、奧圖曼帝國 

一、「亞述人」 

拾貳、教會再分裂:古使徒大公東方教會 

拾叁、東方教會新名稱:聖使徒大公亞述東方教會 

拾肆、結語 

第四章 中國宗教思想:儒、道、佛 

壹、前言 

貳、中國人宇宙觀 

一、天、上帝 

二、陰陽、五行 

三、形而上的道 

叁、儒家哲學 

一、天 

二、道 

三、人 

四、聖人、君子 

五、人性討論 

肆、獨尊儒學 

伍、道家:老、莊哲學 

一、老子 

二、莊子 

陸、新道家 

柒、道教 

一、葛洪 

二、陶弘景 

三、樓觀派 

四、人與修煉:外丹、內丹 

五、五戒 

捌、佛教 

一、宇宙、人 

二、「四聖諦」 

三、「十二因緣」 

四、修行 

玖、大乘佛教 

一、中觀學派 

二、瑜伽行派 

拾、翻譯佛教經典 

一、格義 

二、翻譯名家 

拾壹、《心經》與《金剛經》 

一、《心經》 

二、《金剛經》 

拾貳、佛教的發展 

拾叁、結語 

第五章 唐代宗教:佛教的衝擊 

壹、前言 

貳、道、佛管理 

叁、佛教與朝廷 

肆、中國佛教 

一、三論宗 

二、唯識宗 

三、天台宗 

四、華嚴宗 

五、禪宗 

六、淨土宗 

伍、佛教在民間 

陸、會昌滅佛 

柒、道教與朝廷 

捌、佛化道教 

一、重玄派:道體 

二、修道:定心修性 

三、清靜 

四、司馬承禎的《坐忘論》 

玖、唐代儒家 

一、儒、道融合 

拾、「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拾壹、士大夫信佛 

一、梁肅 

二、劉禹錫 

三、柳宗元 

拾貳、詩人與佛教 

一、陳子昂 

二、王維 

三、白居易 

拾叁、復興儒家 

一、韓愈 

二、李翱 

拾肆、結語 

第六章 唐代宣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壹、前言 

貳、《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一、作者景淨 

二、內容 

叁、大秦景教名稱 

一、大秦 

二、景教 

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教義教導 

一、三一之道 

二、創造 

三、人及人的墮落 

四、人的拯救 

五、景教功用 

伍、教士生活 

陸、信徒 

柒、政教關係 

一、宗教開放政策 

二、服務朝廷 

捌、道、佛反景教運動 

玖、景教與呂祖道教 

拾、會昌滅佛與景教 

拾壹、結語 

第七章 唐代景教漢語著作 

壹、前言 

貳、敦煌窟景教作品 

叁、寫作與翻譯問題 

一、道、佛字眼 

二、三一神的翻譯 

肆、景教經籍 

一、《一神論》 

二、《序聽迷詩所經》 

三、《志玄安樂經》 

四、《大秦景教宣元本經》 

五、《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 

六、《尊經》 

七、《三威蒙度讚》 

八、《大聖通真歸法讚》 

伍、結語 

第八章 元代中國社會 

壹、前言 

貳、蒙古帝國 

一、伊兒汗國 

二、元帝國 

叁、「色目人」:畏兀兒人 

一、畏兀兒人與蒙古人 

二、蒙古畏兀字 

肆、宗教 

一、薩滿教 

二、佛教 

三、道教 

伍、道、佛衝突 

陸、宗教管理政策 

一、佛教管理 

二、道教管理 

三、也里可溫管理 

四、伊斯蘭教管理 

五、宗教教士優待 

柒、元朝帝國與儒家 

一、耶律楚材與儒戶 

二、忽必烈行漢法 

三、劉秉忠 

四、早期儒家學者 

五、孔子及孔門封號 

六、科舉考試 

七、漢人精英分子 

捌、結語 

第九章 元代中國思想 

壹、前言 

貳、佛教 

一、智圓 

二、契嵩 

叁、道教 

一、三教合一、內丹 

肆、宋代儒家與佛教 

伍、宋代理學 

一、理學家與道、佛 

陸、理學家 

一、周敦頤 

二、張載 

三、二程 

四、朱熹 

五、陸九淵 

柒、朱熹與陸九淵 

一、辯論格物 

二、講解「義利之辨」 

捌、《四書》 

玖、元代理學家 

一、許衡 

拾、結語 

第十章 元代基督教 

壹、前言 

貳、蒙古大汗對基督教態度 

一、貴由汗 

二、蒙哥汗 

三、元世祖忽必烈 

叁、中國的東方教會基督徒 

一、也里可溫 

二、外族也里可溫 

肆、也里可溫及十字寺的分佈 

伍、東方教會主教長雅巴阿羅訶三世 及巡錫總監掃馬老師 

一、巴掃馬 

二、馬可 

三、巴格達 

陸、掃馬老師特使訪歐 

一、見法國、英國國王 

二、在梵蒂岡 

三、教宗信件 

柒、東方教會的反應 

一、《基督教真理中的珍珠》 

捌、房山縣三盆山十字寺的崇聖院 

玖、也里可溫在中國 

一、政教關係 

二、也里可溫濫用特權 

三、也里可溫與羅馬大公教會宣教士 

拾、也里可溫遺物 

一、敘利亞文《前後唱詠歌》古抄本 

拾壹、結語 

第十一章 總結 

參考書目 

索引 

地中海世界示意圖 

安提阿↔長安絲綢之路示意圖 

ESIN:B11766920220

出版时间:2009

电子书格式:流式ePub

语言文字:繁体中文

字数:293 千字

听书功能:支持

纸书页码查看:不支持

    谈谈本书,使他人受益

    查看更多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