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真正的平安何处寻?

导语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汇集了十二篇文章,探讨、比较基督信仰与儒、释、道的思想。其中六篇将基督教与佛教的重要概念作比较,三篇偏重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两篇在道家上着墨,还有一篇综述中国传统。大体而言,佛教对于人生的反省是从苦难开始;而孔子的儒学则是侧重务实,并分析“为人”的角色与责任;老子所关注的却是宇宙不变的法则——道,和道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基督教所强调的,则是人应以受造者的身分、用信心来回应造物者的召唤。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简、繁)电子书已在恩道电子书上架,目前新书55折优惠中,截止至3月31日,点此查看详情!

 

以下文字节选自《说禅论道》第二章

加粗、突出部分为小编所加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其实基督徒与佛教徒一样,也是在人生中追求真正的平安,因为基督徒也不想过一个惶惶不定的人生。然而问题是:如何在这个动荡不安、“无常”的人世间,可以得着真正的“平安”?在禅宗有名的“公案”故事中,有一段二祖慧可向达摩求教的对话:

二祖慧可有一次问达摩:“我的心很不安,请师父替我安心。” 达摩反问说:“请把心拿来,我替你安。”

过了一会儿,慧可回答说:“我找了很久,可是仍然找不出心来。” 达摩说:“好,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

从禅宗的观点来看,如果你会觉得心里不安,那是因为这是出于你的“虚妄之心”。几乎大部分的禅宗公案故事里,禅师都是千方百计地想要让徒弟了解这一点。因为佛教所追求的“空”,乃是超越主体与客体、生与死、有与无、是与非等相对的关系。换句话说,既然一切的形象 (包括人、事、物)皆由心造,如果你想体悟到“物我两空”的境界,你也必须否定一切所见、所闻、所思等等经验。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佛教可算是彻底的“唯心论”。在这样的观念下,当然“无我可舍、无罪需赎”,十字架也就成为多余。正如铃木所说,只需要“开悟”就行了。

然而基督教却一方面完全肯定现世经验的真实性(有喜怒哀乐)、 肯定良心的功能(有是非、善恶)、肯定自我的存在(包括私欲、自觉、理性等),另一方面同时确信另有一个超越时间、空间的范畴,那是属于神的范畴。“唯物论”者只相信现世经验,却不相信超时空的境界。所以基督教既非唯心论,也非唯物论

在基督教的观念中,既然人的“罪”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就不能企图以唯心论的观点,将之视为“虚幻”来草草打发掉,而应该正面去面对。基督教强调:就是因这“罪”阻隔了人与神的关系,使人失去了 “平安”。

希伯来语的“平安”(shalom)一字,包含“和好、平安、和平、福分”等广泛的意思。而且这平安包括人与神、人与人和人与物(或宇宙)三个向度的关系。从基督教的观点来说,耶稣上十字架,就是为了使信他的人可以得着这个“平安”。耶稣在受难前最后一次对门徒说: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 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为何耶稣的受难,可以使相信的人得着平安?公元前700年的以色列先知以赛亚,曾有一段关于救主“弥赛亚”(即希腊文的“基督”)的著名预言: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

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因此这“基督成为赎罪祭”的观念,乃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换句话说,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挣扎,是为了让我们得着真正的平安。而得平安的方法,就是借着“信靠”基督,即相信他是代替我的“赎罪祭”。因着这赎罪祭,我与神的关系修复了,由此我与人的关系也能和睦,而我自己内心就能得到真平安。

以上文字节选自《说禅论道》第二章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说禅论道

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

庄祖鲲

美国真光协会

若要将两种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教义做比较,需要精通这两个领域的学问,否则便是自说自话,没有多大的意义。

本书作者庄祖鲤先生既拥有化工博士学位,受过西方严谨的科学训练,又潜心研究中国文化多年,通晓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获得美国三一国际大学文化研究哲学博士学位。如今把他钻研的成果出版以飨读者,对于今天有意厘清基督教思想和中国传统信仰关系的知识分子来说,不啻为一难得佳作。

 

作者简介

庄祖鲲博士系福建省晋江县人,出生于台湾台北市。庄博士原来从事化工专业,曾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化工博士学位,并在工业界及国家级科研单位工作15年之久。1990 年庄博士因为对中国文化及道德问题之关注,乃再度赴美深造,于1995年获得三一国际大学文化学博士学位。庄博士现居美国麻州波士顿。从事教学、研究及写作的工作, 经常在美国、加拿大及中国、东南亚等地讲学。著有《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

启示与更新(简)

當基督遇到儒道佛(增修版)(繁)



5

联系
客服